
文章分類:公司動態 發布時間:2020-04-24 原文作者:太寶科技 閱讀( )
智慧農業的基本概念
智慧農業是在現代信息技術革命的紅利中探索出來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模式,是集集約化生產、智能化遠程控制、精細化調節、科學化管理、數據化分析和扁平化經營于一體的農業發展高級階段。智慧農業是智慧農業產業鏈,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全產業鏈的“生態融合”和“基因重組”,可以從生產、營銷、銷售等環節徹底升級傳統的農業產業鏈,提高效率,改變產業結構。智慧農業以智慧生產為核心,智慧產業鏈為其提供信息化服務支撐。即使農業全產業鏈中的營銷、物流、消費成為智慧農業生產的可靠的信息支撐網絡,引導農業生產信息化決策、高效化生產、差異化服務。
智慧農業是農業生產的高級階段,是集新興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依托部署在農業生產現場的各種傳感節點(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圖像等)和無線通信網絡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專家在線指導,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
“智慧農業”是云計算、傳感網、3S等多種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綜合、全面的應用,實現更完備的信息化基礎支撐、更透徹的農業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數據資源、更廣泛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貼心的公眾服務。“智慧農業”與現代生物技術、種植技術等高新技術融合于一體,對建設世界水平農業具有重要意義。
2015-2018年智慧農業市場發展規模
目前提倡的現代農業精細化生產與物聯網技術結合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以感知為前提,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全面互聯的網絡平臺構筑成功,現代農業悄然步入物聯網時代,智慧農業大局初現。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智慧農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中國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203億美元,并且有望繼續增長。
2018年智慧農業領域布局動態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推動包括智慧農業在內的一系列領域自主創新。目前,智慧農業技術已經應用到生產監測、溫室植物種植、精準灌溉、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諸多領域,并形成獨特優勢。更引人注目的是,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國內互聯網巨頭一年來也紛紛加快了在智慧農業領域的布局。
互聯網時代利用技術發展農業是順應需求的,不僅可以提高傳統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也在改變農業從業者、消費者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加上我國原本是農業立國,大量的土地都和人口聯系在一起,智慧農業也能走出中國特色。
互聯網公司有著技術優勢,是智慧農業推動者和實踐者。其中,包括:網易、京東、阿里、騰訊、神州信息。
這些大型互聯網公司推動智慧農業的方式四直接參與或者主導傳統農業變革。
一、京東:京東農場
2018年4月9日,京東舉行京東無人機開放賦能暨智慧農業共同體啟動會。會上,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宣布京東將以無人機農林植保服務為切入,搭建智慧農業共同體。這一共同體將與地方政府、農業上下游龍頭企業、農業領域專家等共同合作。
二、阿里:未來農場和人工智能
2018年6月,極飛科技聯合拜耳、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發布“未來農場計劃”。該項目旨在幫助農戶提高產量,提升農產品質量,推動農產品優質優價。
作為項目聯合發起者的拜耳、極飛和阿里農村淘寶作為上下游,有著各自分工。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則為未來農場示范基地所生產的農產品提供銷售渠道。
除了未來農場之外,就是阿里的農業大腦,與養殖業、種植業的結合、改變傳統農業生產和管理方式,提升養殖場和農產品基地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三、網易:智慧養豬
網易于2009年開始成立網易味央,運用成熟的RFID耳標技術實時監測豬的身體狀況、進食量等信息,分析確定豬的位置、豬的行為以及狀態,通過長達300天的精細化喂養,實現品質與口感的提升。
四、騰訊:AI生態鵝廠
2018年4月1日,騰訊公司宣布,籌備近兩年的“AI生態鵝廠”已在貴州貴安新區完成項目主體建設,預計于年內投產運行。
因QQ企鵝形象,騰訊公司一直被外界冠以“鵝廠”之名。此次開辦真正的飼養鵝廠,騰訊表示,是其布局互聯網+農業、AI+農業、以及智慧零售的一次新嘗試。
由于企鵝所需飼養條件較高,目前騰訊將先以貴州平壩灰鵝作為試點,未來或考慮引入天鵝和企鵝。
五、神州信息:農村土地數字化
神州信息基于已有優勢,并同時依托近20年積累的龐大數據庫、完善的產品、設備及人才儲備,在原有深入了解辨識土地功能、區域農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不斷疊加,賦予其更多的生命和場景,實現更精準的劃分,協助政府進一步完善土地權能,從而盤活了農村土地資源。
目前,神州信息還通過自主研發平臺,多種服務端全方位的應用架構,已經形成了2項國家級平臺,7個整省和總數700個縣的用戶群體,累計測繪近5000萬畝土地。其農地確權電子政務云,已經成為農業部指定、覆蓋全國的土地管理平臺。
中國智慧農業未來發展目標
一、第一階段2016-2025年,智慧農業打基礎及局部試點培育階段
建設基于云計算和物聯網的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各類農業數據中心、信息服務平臺,運用基于大數據的挖掘,為各級領導、干部職工及廣大農民提供信息服務,培育一批智慧農場、農田、林場、魚場、牧場。通過大專院校、網絡教育、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提高農業領域各級領導、管理干部、涉農企業職工及廣大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智力水平。
到2025年,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完成一批智慧農業示范區縣、智慧龍頭企業的示范樣板,開發一批農用智能傳感器、測試儀器儀表、智能化軟硬件產品,并逐步推廣;在中西部地區結合各省市智慧城市建設,各地培育建成幾個智慧農業示范園區,逐步建設一批農業生產智能控制、作業智能調度、產供銷智能管理和經營智能決策的智慧農業企業示范樣板。
二、第二階段2026-2035年,智慧農業成長和大力推進階段
到2035年,全國各地全面推進智慧農業建設,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建成一批智慧農業示范區縣,智慧農業建設經驗開始向中西部地區推廣,智能化農田、智慧農場、林場、牧場;智慧農業企業大批涌現,智慧農林牧副漁業初具規模并取得顯著成效。
三、第三階段2036-2050智慧農業全面和高度發展階段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智慧農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到2050年,我國經濟信息化與農業信息化、智能化高度發展,總體水平趕上和超過國外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農業、農村信息化水平接近和趕上國外發達國家水平,全國各地普遍建成智慧農業及大中小智慧農林牧漁企業,我國已開始向智能化社會發展。
微信公眾賬號
添加"湖北太寶科技"